2008年5月20日 星期二

認識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第四講 --- 信經和信仰告白

第四講 「我信」─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信經和信仰告白

一、 信經是什麼?

1. 信經(creed)源自拉丁文credo,意思為「我信」。信經以言簡意賅的方式陳述信仰的基本內容,是正式、有權威的基督教信仰要點。

2. 最早的信經形式主要用在洗禮儀式中,為了確定信徒的信仰內涵。

3. 教會歷史中的四大古信經:

尼西亞信經/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(Nicene Creed,325/381)
使徒信經(Apostles’ Creed,7th-8th C. E.)
亞他拿修信經(Athanasian Creed,6th-7th C. E.)
迦克敦信經(Chalcedonian Creed,451)

4. 宗教改革之後,不同的教派制定自己的信條,這些信條不稱為信經。例如:

韋斯敏斯德信條/信仰告白(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,1647):改革宗和長老宗重要的信條
奧斯堡信條/信仰告白(Augsburg Confession,1530):信義宗最重要的信條
三十九條:聖公會的信仰告白

5. PCT接納的信仰告白:

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係基於聖經,相信耶穌為救主,遵從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、韋斯敏斯德信仰告白及本教會信仰告白,而依本憲法組織之教會。(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憲法第一條)

二、 使徒信經和尼西亞信經簡介

1. 尼西亞信經:基督教會歷史中最早由大公會議制定的信經,也是目前基督宗教中三大信仰家族共同承認的信經。最早的形式為巴勒斯坦教會的洗禮文。

尼西亞信經制定的背景:

1) 亞流派思想:亞歷山太的長老亞流認為聖父上帝是絕對超越的創造主,所有的美善智慧只屬於上帝,不能與別物分享。聖子基督雖然是道,卻不是永恆的存在,是父所造,但又先於一切受造,與其他受造有別。

2) 亞流派的思想受到當時許多教會領袖的抨擊,但也得到一些支持者,教會因而產生紛爭。

3) 當時的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初初取得羅馬帝國的統治權不久,不願教會的紛爭影響國家的安定,因而命令教會召開會議解決內部紛爭。會議在君士坦丁堡(現在的伊斯坦堡)附近的尼西亞舉行,各地前來與會的主教議決譴責亞流派思想,制定尼西亞信經,確立耶穌基督的神性。
「我們信獨一的主耶穌基督,上帝的獨生子。他在一切的世代以前從天父而生,從上帝出的上帝,從光出的光,從真神出的真神,是生的,不是受造的,與父同質同體。」

4) 381年時於君士坦丁堡召開會議,再次譴責亞流派,並且擴充了尼西亞信經的內容,我們目前使用的尼西亞信經,就是這份「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」,一般還是稱之為尼西亞信經。

5) 「和子」(filioque)的問題:不知何時,西方教會的尼西亞信經中,在聖靈的部份出現了「和子」的字眼,東方教會認為這種觀念嚴重扭曲了三一論,且未經正式會議片面改變信經內容,極不尊重東方教會。東西方教會長期以來在神學觀念上的差異受到挑動,最後,導致1054年東西方教會正確決裂。

2. 使徒信經:起源於初代羅馬教會的洗禮文,目前的形式大約在第七、八世紀確立下來,是西方教會傳統中重要的信仰告白。

1) 從第四世紀末開始,傳說使徒信經是十二使徒一人一句話制定出來的。此傳說雖不是事實,卻反映使徒信經的古老性和重要性。

2) 使徒信經不只為天主教會採用,新教的教會也採用使徒信經做為教會的信仰告白。

3. 1921年第十屆台灣大會接納使徒信經為信仰告白。1957年第四屆總會正式接納尼西亞信經和使徒信經為PCT之信仰告白。

三、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的制定和精神

1.1970s,PCT發表三個宣言之後,教會內外爭議紛起,在這種情況下,教會遂決定擬定新的信仰告白,一方面重新整合教會內部的信仰了解,另一方面也對社會大眾說明PCT的信仰內容。

2.1985年第三十二屆總會接納通過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之信仰告白」。

3.PCT信仰告白強調對於鄉土的認同
「教會…是普世的,且根植於本地,認同所有的住民,通過愛與受苦,而成為盼望的記號。」
  「我們信上帝賜給人有尊嚴、才能以及鄉土,使人有份於祂的創造,負責任與祂一起管理世界。」

四、 動動腦,想一想

1. 說說看對於一個信仰團體而言,信仰告白的重要性在哪裡?

2.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能不能代表你的信仰內涵?為什麼?

五、 結論

宇宙被造以前,道已經存在。道與上帝同在;道就是上帝。(約1:1)

道成為人,住在我們當中,充滿著恩典和真理。(約1:14)

0 我要回應: